• 手机版
  • 搜索

由“无人”谈到零售数字化未来

2020-03-16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张静

疫情期间,火神山超市的正式营业对于无接触收银的极端需求场景,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风险给出了尚佳答卷。这也是2017年以来鲜少听到国内关于无人零售模式的新消息之一了。

无独有偶,亚马逊于2月底在西雅图总部附近的国会山旁开张了首个无人概念的日杂店Go Grocery。

据悉,相较于面积在150平米左右的Amazon Go,此次开张的Go Grocery约为前者的5倍以上,覆盖烘焙食品、肉类、散装生鲜农产品等Amazon Go无人零售店中没有的商品,以及更大的酒类专区,基本能满足顾客日常所需,位置也更靠近居住社区。

而这一消息的发布距离亚马逊面积在42平米左右的Amazon Go mini版门店问世也不过时隔1年多的时间。相较Amazon Go,Mini版门店更类似于便利店,商品类型更少,主要是早午晚餐、饮料、小吃等,位置也设置在百货大厦中的一角,相对来看租金更低、模式更易于复制。

至此,亚马逊对于无人店技术的实践可以说已覆盖到了近千平社区店、百平标准店和几十平便利小店。品类根据场景不同设置涵盖到了饮料、小吃、简餐、生鲜肉类、农产品、烘焙、酒店、宠物食品等人们日常所需的各个品类。不得不说,相较于国内无人店所经历的一波大起大落来看,亚马逊在无人零售模式的探索上显得更加踏实、稳健。

不禁联想到2017年,无人零售初进入公众视野,更多消费者追求“无人商店”带来的科技感。而业内人士则褒贬不一。对于无人商店的技术瓶颈、消费者互动、安全等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无人货架、智能货柜等无人零售模式火热布点,一时也甚嚣尘上。然而,随着问题的暴露,无人货架如过山车式的由盛转衰,各类无人零售模式的试验也像被泼了一盆冰水。有人说,无人商店等模式缺乏实用价值只顾“炫技”,退潮是必然的。诚然,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零售门店的自动化程度、购物过程的“科技感”而言,这些新模式与普通便利店相比,除了减少店员,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变。

自动售货机和自助收银先行普及

两年多过去了,当年的无人货架、无人盒子已很难觅到踪迹。而自助贩卖机、自助收银却迎来了春天。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自助贩卖机一直不温不火,却在近两年借助技术和后无人资本时代的东风,吹进了各种购物场景,并被发展出诸如自助盒饭售卖机、自助鲜椰机、自助鲜花售卖机,甚至医院病历本贩卖机等创新方式。

就在今年1月,瑞幸咖啡也推出了业内最豪华的无人咖啡机。这些尝试让人不得不叹服从业者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无人零售模式关键技术之一的自助收银及扫码购,也普遍应用在了各大零售终端,为解决门店高峰时间压力,减少排队,提升顾客体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疫情下,能够有效减少聚集、排队、节省人工的自助结帐,也成为了许多零售门店推广的重要“无接触”方式。据了解,自助结帐设备与如消磁器设备的结合,更便捷、无感化的核销设备研发等也将不断提升购物的便利性和顾客体验。与此同时,因引入自助设备而随之进行的门店内部经营流程及管理标准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同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发现,自助结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与相关设备接口打通和支付方式兼容、商品漏扫损耗等问题。但这一波发展,确实更加务实和令人鼓舞。

“无人”概念在零售数字化落地的诸番思考

火神山超市的出现确实为解决“无接触”这一特殊场景需求提供了尚佳解决方案,也为我们展现了无人零售在解决“人”的问题上毋庸置疑的优势。除了不宜设置人工的特殊场景外,如解决招工困难、人手不足、人工成本过高等问题,都存在着实际场景需求。近日来,可以见到越来越多对于未来零售发展的预测分析文章中开始出现“无人”的字眼。但无人模式是否能被理性重启?吸取2017年的教训,我们是否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无人是不是数字零售未来方向之一?

上一次,伴随着亚马逊美国首店的内测,缤果盒子在上海的落地,无人概念吸引了业内极大的关注。在技术上,推动了RFID、人脸识别、自助收银、智能门禁等一批技术在零售领域的普及,并为近两年许多创新模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落到实际经营上,面对技术成本高、商品识别率低等问题,却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近两年的发展,相关技术也在趋于成熟。亚马逊无人模式在大、中、小型门店的尝试使聚光灯开始重新聚焦。其奉行的“Just Walk Out”概念,对于视觉识别、深度学习、多传感器融合、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综合运用,除了减少了付款结账的环节外,笔者相信,其背后对顾客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对于更加理解消费者,挖掘消费者深层需求会具有更长远的现实意义。

亚马逊副总裁狄利普·库马尔(Dilip Kumar)就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亚马逊正在改进技术,争取以尽可能少的信息识别商品和顾客行为。而刚刚问世的亚马逊Go Grocery在结账时使用的新版本系统,更是无需扫描商品标签便可识别苹果、卷心菜等商品。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亚马逊对于商品识别这一关键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对无人零售店前景的乐观。据悉,亚马逊将开始向其他零售商出售无人便利店Go系统,并在尝试进入机场商店和电影院等的各种可能。不得不说,基于真实场景的针对性开发和落地也揭示了亚马逊对于未来零售的场景化思考。

无人收银减少了收银环节对人的依赖,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的便利蜂则为门店减少人的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参照。通过系统了解消费习惯、偏好、周边环境,以系统代替经营者为门店决策,实现门店最少员工,和最贴近本地消费需求的经营,从运营层面减少了人的因素。

除此之外,相较于门店端相关技术的应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的供应链效率提升也必将成为决战未来零售关键的一步。畅想未来,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应用等技术引领的,从上游供应商端开始的商品配送-仓库管理-门店收货-自助补货—自助拣货送货等环节的全链路标准化以及无人或少人化运行,对于重塑零售价值链可能更具有颠覆性意义,会真正帮助零售业完成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华丽转身。

零售数字化需要怎样的土壤孕育?

其实早在2017年,在我国,试水无人模式的欧尚、京东、苏宁、天虹等企业就已在思考和实践。对无人零售门店作为大型门店的补充,或为公共场所、社区提供24小时、便捷购物服务等不同场景的可能做过务实探索,同时打开了技术场景化应用的新思考。此后出现的无人餐厅、无人健身房等也打开了无人模式的宽度。随着我国在移动支付、5G等技术上的优势日趋明显,人工智能特别是识别技术的实践上也具备了迭代发展的沃土。因此,笔者认为,技术在不断成熟,为零售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无论何时,我们还是应该把目光更多的关注在“零售”。2018年协会出版的《无人零售》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切实满足需求,更多还是要落在选品、定价、促销、供应链等门店运营能力和对消费者的精准把握上。无人从技术上给经营者提供了新的机会,而经营者也会赋予无人零售的灵魂。二者结合,才能使无人实现其最大价值。

换言之,消费体验这一综合指标才是能够吸引顾客成为粉丝的根本原因。无论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效率的提升,最终都必然要回归到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上。这是零售一词的本质,也应该是零售人永恒的追求。